对话西夏陵博物馆馆长:申遗成功很激动,期待西夏研究有更大提升

对话西夏陵博物馆馆长:申遗成功很激动,期待西夏研究有更大提升

hyde221 2025-07-12 装修禁忌 3 次浏览 0个评论

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这也是中国在本届世遗大会上唯一申报的项目。

在诸多西夏学者和考古人员的努力下,曾经一度消失的西夏文明一点一点清晰起来,也为此次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时14年的申遗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近日,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讲述了西夏陵文物背后的那些独特故事。师培轶提到,得知申遗成功的消息很激动但也很平静,接下来要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同时在师培轶看来,西夏陵不仅是消失的西夏文明的有力见证,西夏陵中的诸多文物也印证了西夏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有其创新性,同时西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有力见证。

2025年5月10日,银川,西夏陵遗址区。视觉中国 资料图

立国近二百年,留下9座帝王陵

澎湃新闻:西夏陵申遗成功的消息备受瞩目,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西夏陵及其帝陵的基本情况?

师培轶: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纪,一个叫党项羌的民族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建立的政权自称大夏或大白高国。此次申遗成功的西夏陵就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园之一。

西夏陵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遗产区约40平方公里,位于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戈壁上,内含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5.03万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十余座砖瓦窑遗址,以及陵区出土的7000多件(套)建筑构件、残碑及其他各种文物。

公元1038年,党项民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册封自己为大夏国皇帝,建立了西夏国。银川市兴庆区的名字就是源自于此。西夏立国190年,共有10位皇帝,不过今天西夏陵区内的帝王陵园只有9座。

西夏国最后三位皇帝都死于成吉思汗十三世纪初发动的灭夏战争当中,我们推测很可能最后三位皇帝没有陵园,所以今天的西夏陵区9座帝王陵园,实际是从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开始,一直到第七位皇帝李安全的9座帝王陵园。这一说法的另一个依据就是《宋史·夏国传》中记载的9座西夏帝王陵园,也是从李继迁到李安全的9座帝王陵园。而9座王陵的墓主人中,至今也仅有一座能确定墓主人身份。

西夏陵3号陵。3号陵也是9座帝王陵园中第一座对地面进行大规模清理的帝王陵园。根据3号陵的规模,也有专家推测其为西夏国开国皇帝李元昊的陵墓。本文图除注明外均为西夏陵景区微信公众号图

7号陵遗址。

考古人员曾在清理7号陵东西两座碑亭时,从发现的西夏文、汉文残碑中拼出西夏文碑额,并考释出碑额上16个西夏文篆书为:“大白高国护城圣德至懿皇帝寿陵志铭”。由此推断,7号陵为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这也是西夏陵内9座帝王陵园中唯一能确定墓主人身份的陵园。

现在的西夏陵区最北端,有一处占地面积为5.03万平方米的建筑遗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考古人员在对这处建筑遗址发掘时发现了大量古代泥塑彩绘残件,其中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在申遗文本中,北端建筑遗址被定性为西夏陵整个遗产当中一处重要的附属建筑。

1987年西夏陵区北端建筑遗址出土的石榴纹绿釉滴水。

一件西夏文物为我国发明“活字印刷术”提供有力证明

澎湃新闻:除去西夏陵大规模的地面陵区遗址,西夏陵博物馆也是了解西夏陵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这些年西夏陵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数量有什么变化吗?

师培轶:博物馆建馆之初,馆内仅有30余件文物,包括十几枚古代的钱币,还有西夏陵捡到的十几块残砖断瓦。如今不到30年时间,西夏陵博物馆馆藏已有各类文物1万余件,其中各类西夏时期文物6000余件,西夏时期的瓷器有800余件。西夏陵的游客也从1997年的7万人次,增长至如今的近100万人次。

2015年银川市政府拨款,西夏陵区管理处又向社会征集了3797件文物。这些文物撑起了西夏陵博物馆的两个基本陈列,也就是西夏历史文化展和西夏陵遗产价值专题展。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十分有代表性的西夏文物有哪几件?

师培轶:西夏陵博物馆中展出了一些1990年于贺兰县宏佛塔出土的西夏文字木雕版残块,而发现这些木雕板残块之后,又有一个和活字印刷相关的、十分重要且特别的西夏考古发现。

1991年宁夏贺兰拜寺沟方塔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为木活字印本,白麻纸精印,蝴蝶装,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木活字版印刷品。此页记载的是此部佛经中第九章第四品四业真性王的部分内容。国家博物馆官网 图

我们现在都知道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不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都认为是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印刷。

1990年,贺兰县宏佛塔中发掘出大量西夏文物后,有不法分子盯上了位于贺兰山深处拜寺沟里的一座方塔,并炸毁了这座已在贺兰山深处耸立了900余年的西夏方塔。199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方塔废墟进行清理发掘时,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文物,其中就有九册西夏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

由于《吉祥遍至口合本续》中有多处倒字、反字的现象。经鉴定,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刊印本之一,它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活字印刷起源于中国,也将活字印刷发明的时间由“元代王桢发明木活字”说提前了130余年。

西夏陵博物馆内展出的4座西夏时期瓷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夏陵博物馆内馆藏的最大的一件文物,是4座西夏时期非常完整的瓷窑。2012年时,灵武白梁沟内发现了一处西夏瓷窑遗址,出土了瓷器标本、窑具等120余筐。

这4座瓷窑均为整体发掘,除窑顶部外,其他部分均保存完好,是难得一见的西夏瓷窑遗存,也是我国西北地区11—13世纪瓷器烧制情况的一个非常好的说明和历史记录。对窑址进行发掘整理后,文物部门将窑址中的4座瓷窑整体搬迁至西夏陵博物馆内将其完整地展示,这样能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西夏窑址原貌。

西夏雕龙栏柱,1974年出土于西夏陵区6号陵陵台前盗坑底部。

西夏陵中出土的许多文物中都能体现出西夏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也有很多创新。龙的艺术形象在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占了很大比重,比如这件西夏雕龙栏柱,柱身三面有二龙戏珠云纹浮雕图案,龙的周身有卷云纹装饰,龙自下而上在云海中盘旋翻腾,神态逼真。柱顶有莲瓣形束腰座。西夏龙的形象受唐文化影响,在西夏陵建筑中雕刻龙,说明在陵园的装饰中突出了对龙的崇拜,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意识。也说明当时中原文化对西夏文化的影响。

历时14年,西夏陵申遗成功

澎湃新闻:有很多网友非常关注西夏陵成功申遗的消息,也对神秘的西夏文化颇感兴趣。他们想知道西夏人去哪了,西夏文字还有人认识吗?

师培轶:公元1205年铁木真第一次出兵西夏,此后的20余年里,蒙古军多次攻打西夏。到1227年,西夏国终为蒙古军所灭。党项民族最早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西夏灭国后党项人又到哪里去,这些问题目前学界还在探讨之中。一种说法是党项民族出自羌族,一种说法是出自鲜卑。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则在《西夏历史与文化》一文中提到,西夏亡国时,由于蒙古军的征服和杀戮,党项人四处逃亡,分散各地,元明两代数百年后,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党项人,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西夏文字则是西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西夏建国前(1036年)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以党项语为基础,仿借汉字的造字方法“六书”创制了西夏文字,迄今发现的西夏文字共有6000多个,专家将西夏文字的创制分为单纯字、合体字、象形字和指事字三大类。研究表明,西夏文创制后,使用流传至少有460多年。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可以把这些文字翻译成汉字。

澎湃新闻:西夏陵申遗工作2011年11月23日正式启动,到如今成功申遗期间经历了14年,这个过程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申遗终于成功,您有何感想?西夏陵申遗成功后,您有什么期待吗?

师培轶:西夏陵申遗工作2011年11月23日正式启动;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被选为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14年里我们为申遗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西夏陵博物馆于2014年开始建设,2019年馆藏的400余件珍贵文物完成了数字化三维扫描;2019年博物馆布展结束正式开馆……此外相关部门为编制申遗规划文本、西夏陵区内的拆迁、环境整治、地面文物面积清理、文物保护等也都做了大量工作。

历经14年西夏陵成功申遗的消息终于传来,很激动但也很平静,庆幸是西夏陵人的一分子。接下来要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深入阐释文化遗产价值,为观众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我也期待西夏文物和西夏陵遗产研究保护还能有更大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对话西夏陵博物馆馆长:申遗成功很激动,期待西夏研究有更大提升》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