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詹方歌 豹变

「核心提示」
小额免税即将取消,未来跨境卖家们如果走国际邮政网络,货值低于800美元的小包将按照30%或者每件25美元缴纳关税。
作者 | 詹方歌
编辑 | 邢昀
“等4月2日。”成为了许多中国跨境卖家前段日子的主旋律。
美国特朗普政府新一轮关税政策将在这一天发布。2月初,在72小时内经历“取消”又“暂停取消”的小额关税豁免政策,也将同时迎来新的官方表态。
这段时间里,跨境卖家的心态和经营状态都被美国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折磨。诸多流言不断,有消息称小额关税豁免将在9月取消,也有从业人士表示,4月2日就是小额关税豁免政策的截止日期。
4月3日凌晨,不少中国跨境卖家守着美国白宫网站,等待美国行政令更新。因为这些政策变动,对许多跨境卖家来说几乎意味着生死存亡。甚至有卖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对着自己的包裹祈祷小额豁免不要取消。
从事跨境电商十余年的首饰卖家史文没有熬夜,4月3日一早他看到消息:在美国对中国新一轮加征34%的关税之外,美国针对中国的小额关税豁免政策,将于今年5月2日正式宣告结束。
这肯定不是好消息,好在中间留了一个月缓冲时间。
事实上,包括史文在内的诸多跨境卖家在今年2月的“关税风波后”已经开始慢慢涨价。这也是绝大部分想继续做下去的卖家的共识——将关税的暴涨尽可能转移到美国消费者身上。只是,美国消费者是否能全盘接纳,在看到真实销量之前,谁心里都没有底。
关税上涨对卖家的影响,也不止成本上涨,还有更深层的时效和SKU选择问题。

慌过了
美国时间4月2日,美国再一次确认取消对中国的小额关税豁免政策,该政策将于5月2日正式实施。
这也算是给跨境人又留了一个月的宽限期。
过去一部分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们利用小额免税的政策优惠,简单理解就是价值在800美元以内的货物,走T86清关,不用支付关税成本,清关手续也很简单,速度快、效率高。这进一步放大了中国卖家的价格优势,以TEMU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也迅速壮大。
此次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明确,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最低限度免税待遇。未来如果是通过国际邮政物流系统进入的,价值等于或低于800美元的货物,并且原本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须缴纳其价值30%或每件25美元的关税(2025年6月1日后增加到每件50美元)。
如果是通过国际邮政网络以外的其他方式寄送,将征收该类物品使用的关税。
而按照特朗普同时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本轮美国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
加之特朗普政府此前已经对中国两次加征10%的关税,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加征幅度已经达到了54%。
一位跨境货代告诉《豹变》,T86清关模式一定会保留,因为不仅是跨境卖家会走这个,私人寄件此前走的也都是T86。
本次新政落地前,不少货代和物流公司已经选择暂时停止收货,或者收货不发货。前者是不确定业务该怎样开展,后者则是希望尽可能规避额外费用。
今年2月1日,农历新年刚过,特朗普就曾签署行政令取消小额关税豁免政策,2月4日开始执行,但因为大量包裹堆积在美国海关无法处理,又仓促在72小时暂停。
“当时大家都崩溃了。”史文告诉《豹变》,自己合作的大大小小的货代都两眼发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几百单的货品全部积压,无法发货。
在eBay上做自发货的跨境卖家晓云告诉《豹变》,当时包括云途、顺丰等诸多物流上调了费用,宣布每单收取20元的处理费用,而她店铺的商品单价则在5到10美金,完全无法覆盖关税成本。权衡之下,第二天她就把店关了。
情况在不到72小时迎来反转,T86暂时恢复,她又把店开起来,忐忑地继续做美国生意,同时找新出路。
经历过2月那次极限“过山车”,跨境卖家们这一次的心态因为有了大概的预期,所以相对稳定。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不管卖家还是物流公司,都在尝试应对全新的关税政策,并拿出了一些权衡后的解法。多位跨境电商上下游人士对《豹变》表示,目前物流公司还未提价,但提价几乎是必然的。
只是,不少物流公司提价的方式会改变,不会像最初被美国政策打得措手不及时那样,每单直接收取20元的额外操作费,而是改成涨运费“双清包税(税由物流公司去付)”,对于卖家来说,心态上会更好接受。
同时,大家也在尝试走T01(标准报关)或T11(简易报关)等方式清关,物流公司会给出时效和成本上的建议。
由于今年来,美国已经对中国三轮加征关税,这意味着,走正常报关流程下,根据商品所属类目,在相应税率基础上再加54%,服装类征税可以到90%以上。
不过,虽然小额免税取消了,但是如果走国际邮政网络,货值低于800美元的小包能按照30%或者每件25美元缴纳关税,也给跨境卖家多一条选择的路径。
不过,商家选择怎样的发货和清关方式,其实不仅仅取决于关税,也要综合物流时效和整体成本。

涨价归涨价,影响还是无法抵消
史文做的是对外的首饰出口生意,十余年前入局。和小包直邮的卖家不同,史文从几年前开始就将模式从小包直邮转向了海外仓备货模式,即先把一部分中国制造的产品运往美国仓库备货,客户下单后直接从美国发货。
“转了之后反而爆单了。”他说,一部分美国人看中时效性,另一部分则认为美国发货的产品是本土制造,更值得信任。但即便如此,目前史文的店铺中由海外仓发货的东西也只有90%。
剩下的10%,一部分是冷门商品,没有备货的必要,还有一部分则是测品需要。
小包免税取消以后,他决定直接下架一部分冷门的SKU。
新品入市的风险成本则不可避免会拉高。此前即便是海外仓的卖家,在新品测试时也会采用小包直邮。但现在测品成本变得很高。史文更倾向于放弃测品,依靠此前的经验,认为哪个品会火,直接备货到海外仓。“不熟悉海外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新卖家会变得更难做。”他说。
目前,史文的生意利润率有20%到30%。在他看来,小额豁免政策一定会取消,对于卖家来说,物流成本和时效性都需要重新摸索。因此,即便是大部分使用海外仓,史文的经营成本也会不可避免地上升。
在2月的闹剧之后,他决定将价格上涨20%到30%,尽可能维持住原本的利润。
涨价不能一蹴而就,他表示,自己已经先选择一部分品,把价格一步步涨上去。目前大客户和熟络的客人买家接受度良好,没有人来询问他涨价的事。“还是会担心,毕竟我的品不是必需品,价格提上去可能会受影响。”
原本依靠小包直邮发货的商家,能转向海外仓吗?或者放弃美国市场,转向别的市场?此前经历了关店和重开之后,晓云开始思考转型。她对《豹变》表示,如果想做海外仓,就得重开账号,因为手里的老账号没有海外仓权限。
另一方面,无法备货到海外仓的低频或定制商品,只能依靠大幅涨价才能继续做。
其他市场的体量似乎远远不如美国。史文告诉《豹变》,自己同时在做东南亚市场和澳洲市场,但只占比较小的部分。“真的还是差蛮多的,特别是旺季,体现得很明显。”他说,如英国、法国等地市场小,竞争又已经相当激烈,规模远比不上美国。欧洲的退货、售后等履约成本也是相当高。因为关税放弃美国市场,不现实。
在“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前,不断有声音称,可以把生产地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对于这一点,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越南的小额关税豁免政策能够持续,因此产业链转移有一定优越性。
但也有已经将产业链转移到越南的跨境人士表示,包含人工、水电、运输等费用在内,越南的生产成本并不低。搬厂只是因为大客户要求,不得不照做。
不过,这次美国的对等关税清单里,泰国加征36%,越南和柬埔寨分别达46%和49%,这也为产业链的转移带来了另一重不确定性。

TEMU们带来的优势会消失吗?
过去的多年间,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SHEIN依靠小额关税豁免政策迅速发展。尤其是2022年上线的TEMU,通过集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全托管模式在美国市场迅猛铺开。SHEIN的自营模式也类似,小包直邮订单也占了绝大部分。
2024年,对关税政策变动有所预估的平台方们开始尝试推广半托管模式,即一些平台将物流、运营等一部分环节放开给商家。有消息称,2025年开年,不少TEMU平台方的买手开始频繁通过线下见面的方式,向原本的全托管卖家推广半托管模式,以实现平台轻量化运营的目的。
另一边,来自亚马逊的低价商城Amazon Haul则在尝试趁机抢占卖家。据悉,Amazon Haul与亚马逊FBA的模式相同,商家将仓库备货到亚马逊仓,后续的仓储、运输等环节都由亚马逊负责。但Amazon Haul的仓储费用仅为主站的一半,移除和弃置费用则为主站的五分之一,同时没有亚马逊本身的杂项费用。
商家唯一需要出让的是利润,因为Haul主打低价。这对高利润的亚马逊卖家或许不算诱惑,但对于同样依靠低价打响市场的TEMU全托管卖家来说,则像是不错的新选择。TEMU地位是否会被新玩家挑战,目前仍有不确定性。
可以确定的是,原本依靠低利润、高销量赢得市场的TEMU全托管卖家,或将在本轮的关税政策落地后遭遇相当大的风暴。
史文告诉《豹变》,自己做的产品是自主开发的,不少TEMU卖家会照着图抄款,更有甚者直接在1688上找工厂拿货,或者直接找工厂通过代发货小包直邮卖往国外。“我卖十几美金的产品,一旦开出爆款,那些卖家同款可以卖到四五美金的价格。”
本来就相当低的价格和利润,在高关税之下,更显得不堪一击。
美国的关税大棒还没有停歇,跨境电商人们遭遇的风暴也才刚刚开始。
(陈法善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原标题:《反复无常的特朗普,困在关税里的中国跨境卖家》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困在关税里的中国跨境卖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